国各自设立的学院之外,最为世人所推崇向往的地方。
还有就是,没有所谓的年龄和出身限制,只要你愿意,通过自己国家的体制考试之后,再通过圣书学府的入学考试,从此人生没有巅峰也有圣书学府的面子可卖。
反过来说,入圣书学府的,都不是一般的常人角色,因为他们的注入,会给九州大陆带来新气息,包括改变国家的命运!
这里不得不提,从圣书学府进修的第一批大学士的人,如今都在九国担任了太师、太傅或是太保。
古代称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为“三公”。
太师:三公之首,为辅弼国君之官。曾改作太宰。多为重臣加衔,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,并无实职。
太傅:位列三公,正一品位,处于**统治者的核心位置,是皇帝统治四方的高级代言人。直接参与军国大事的拟定和决策,在皇帝幼小或皇室暗弱时时常成为真正的统治者。太子太傅及少傅,作为太子的师傅,位次太常,太子对其执弟子之礼。
太保:太保,古代官职名。监护与辅弼国君之官。
大学士:大学士,又称内阁大学士、殿阁大学士等,中堂一称,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。
正一品文官有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、大学士。
礼部尚书: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、祭祀、宴餐、学校、科举和外事活动的大臣,从一品。
礼部侍郎:礼部副长官,正三品。
侍郎:官名。侍郎为郎官之一,掌守宫廷门户,充当车骑随从皇帝。尚书台六曹各设尚书一人,下设侍郎,每曹六人,共三十六人。被选入台者先称守尚书郎,一年后称尚书郎,三年称侍郎。以后尚书曹数增多,一尚书辖数曹,遂以郎官掌曹。定制以尚书省统六部,各部尚书下有侍郎数人,分掌本部下各部门,地位相当于后来的司官。门下省之给事黄门侍郎及内史省之侍郎,则为主官之副,诸曹侍郎均改称郎。沿其制。正三品,与尚书同为各部堂官。
掌院学士:掌院学士为正式官制之一,品位为从二品。掌院之“院”意指翰林院,掌院学士正是储备人才机构翰林院之主官。而掌院学士之下还设有侍读学士、侍讲学士、修撰、编修、检讨等职,以及典簿等辅佐之官职。
侍读学士:文官职之一,品等为从四品。该官职主要配置于内阁或翰林院,任务为文史修撰,编修与检讨,其上为掌院学士。
翰林:翰林是圣书学府的文学核心,翰林学院开始设立,始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,后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,院里任职的人称为翰林学士,从庶吉士中选拔。
庶吉士:庶吉士,亦称庶常。其名称,源自《书经·立政》篇中“庶常吉士”之意。是翰林学院内的短期职位。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,目的是让他们可以先在翰林学院内学习,之后再授各种官职。情况有如今天的研究生见习生。
进士:科举制度中,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,称为进士。是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。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。此称始见于《礼记·王制》。
科举制度中,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,称为进士。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。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。此称始见于《礼记·王制》。始置进士科目,设此科,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,中试者皆称进士。贡士经殿试后,及第者皆赐出身,称进士。且分为三甲:一甲三人,赐进士及第;二、三甲,分赐进士出身、同进士出身。俗有:“戊子举于乡,己丑成进士。”
贡生:挑选府、州、县生员(秀才)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,升入国学的国子监读书,称为贡生。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。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。贡生有几种:恩贡,凡遇皇室庆典,据府、州、县学岁贡常例,加贡一次作为恩贡。特许“先贤”后裔入监者,亦称恩贡,比如,九国每年都会给圣书后裔一定的贡生名额,以示尊圣崇书。每一年或两三年由地方选送年资长久的廪生入国子监读书的,称为岁贡,由于大都挨次升贡,故有“挨贡”的俗语;逢国家庆典进贡的生员,称为恩贡;每三年各省学政就本省生员择优报送国子监的,称为优贡,每十二年各省学政考选本省生员择优报送中央参加朝考合格的,称为拔贡;乡试取人副榜直接送往国子监的,称为副贡。就是做廪生时间长了,排队挨号挨上了贡生。做了贡生以后理论上可以当官了。
举人:地方科举考试中试者之称。原意为举到之人,为应举者的通称。以各地乡贡中试者,需入国帝都应试,故有此称。举人在礼部应试落第者,仍须再应乡举,可方参加下科考试。举人登科即可授官,但无“出身”,可免丁役。乡试中试者的专称,俗称孝廉。且作为一种出身资格,即初步具备入仕资格。
秀才:秀才是读书人的一种身份。
童生:又称文童。科举制度中,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,不管年龄大小,未考取秀才资格之前,都称为童生或儒童白身童生秀才举人
白身:没有功名在身的平民,无官、无爵。
青花忍不住向前继续行走,却被站在原地的梦夕禁锢了向前的脚步。青花转头看着梦夕,梦夕眼中的渴望,有些刺痛了青花。
青花知道,梦夕内心的对于学识的珍惜,不比在座的任何人少,只是碍于自己的身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