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章、张飞穿针,粗中有细
关于张飞穿针,有两条歇后语。一是张飞穿针,大眼瞪小眼。这条歇后语形似。你看,张飞面对那枚绣花针的小孔,登爆了他那对大眼珠,其意是形容人们遇到某些事情一点儿办法也没有,只有干着急的样子。不过,这条歇后语不好,有贬低张飞的意思。我还是喜欢另一条歇后语,叫做张飞穿针,粗中有细。这条歇后语神似。说明张飞表面上看起来是个粗人,其实粗人不粗,遇事有心计,肯动脑筋。张飞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一个办事肯花脑筋的人。不信,听我讲讲张飞有关这方面的故事。
一、粗人不粗。
读了《三国演义》大家无不以为张飞是一介武夫,是猛张飞,是粗人。其实,这只是表面现象,不要以为张飞只会舞刀弄枪,只会与人拼命。看了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的故事,也许又会更加坚定这种认识。玄德在督邮面前诺诺连声而退,而张飞听了百姓的哭诉,说督邮逼迫县吏,欲害刘公时是睁圆环眼,咬碎钢牙,滚鞍下马,径奔馆驿,把门人哪里阻拦得住?直奔后堂,见督邮正坐厅上,将其绑倒在地。然后是揪住头发,扯出馆驿,直到县前马桩上缚住,攀下柳条,去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。一连打折柳条数十支。读着这些文字,当然大快人心,此处的张飞给人的印象确实是一个活生生的鲁夫。这样的故事还很多。如《三国演义》第一回就有两例这方面的小事。一是张飞见卢植囚在槛车之内,觉得卢植冤枉,要斩护送军人,以救卢植。二是因玄德白身,卓甚轻之,不为礼。张飞对此大怒,说,我等亲赴血战,救了这厮,他却如此无礼,若不杀之,难消我气。便要提刀入帐,来杀董卓。从这些故事看,与刘备相比,张飞遇事确实是沉不住气。其实这些都是张飞出道之初的所为,是表面现象。如你要是读完《三国演义》,你就会觉得张飞是粗人不粗,猛张飞不猛,而且心计很深。下面讲三个小故事。
第一个小故事,和吕布拼命。
刘备得了徐州,吕布来了,吕布是在被曹操打败后,无路可走的情况下,投奔徐州刘备来的。刘备对于吕布的到来十分忠诚,忠诚到了要将徐州让给吕布的程度,至于是否真实可信,我看不见得。刘备这样做主要是害怕,害怕自己没有实力与吕布抗衡。一旦吕布真的以实力相拼,刘备没有把握守住徐州。刘备想,与其让吕布夺走徐州,不如主动将徐州送与吕布,一来这样可以落得个人情,二来兴许吕布不会要或者不敢要,徐州还是自己的。刘备要将徐州送与吕布,吕布真的没敢要。也许是刘备的忠诚感动了吕布,也许觉得这样要了刘备的徐州,实在不道义。也许吕布还有害怕的成分,因为,刘备身边的两个义弟不是那么好对付。特别是张飞,整天都怒睁着环眼,见面就要和吕布拼三百回合,这些事都写在《三国演义》第十三回里。有兴趣,大家可以去翻翻。粗读一遍,以为张飞是个拼命三郎般的武夫,细读深读,认真琢磨,实在不是这么简单。张飞每次口出狂言的时候,都是发生在刘备对吕布太好的时候,为什么这位一向对大哥言听计从的三弟偏偏要与大哥过不去呢?在我看来,这兄弟二人在演双簧,一文一武,文的是大哥,动之以情。武的是三弟,动之以粗,警告吕布,你不要打徐州的主意。就是我大哥真的将徐州让给了你,我们也不会让你有好日子过。当然,一对一,张飞定然不是吕布的对手。前面他们有过交手,刘备加上关羽、张飞三兄弟联手都奈何不了吕布。何况张飞一人,更不是吕布的对手。但武夫怕鲁夫,尽管吕布是天下无敌的英雄人物,也只是一介武夫罢了。而张飞呢?常人看来,也是一介武夫,如要与吕布相比,或许,连武夫都称不上,是实实在在的一介鲁夫,鲁夫要是拼命,武夫自然也有几分寒战。所以,从这个角度看,我猜,吕布不是不想要徐州,而是不敢要徐州,怕张飞与其拼命,只是暂时不敢要罢了。而张飞呢?也不一定真的要和吕布拼命,只是做做样子,只是以拼命的架势吓唬,阻止吕布,让其不敢打徐州的主意。其粗人动粗,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吓唬吕布罢了。对于上述故事的分析也许有人不相信,认为我是过高地估计了张飞,张飞就是一个粗人,不一定有这么多心眼,那么,就请您听第二个小故事。
第二个小故事,抹脖子赔罪。
这个故事见《三国演义》第十五回,刘备带着关羽去征讨袁术,留张飞在家里守徐州,并担负着保护刘备家小的任务。出征前,刘备对张飞不放心。担心其喝酒误事,张飞保证说,我自今以后,不饮酒,不打军士,诸般听人劝解便了。但是刘备前脚一走,张飞老毛病便发。喝得个大醉,吕布与曹豹内外联手,端了徐州刘备的窝。张飞丢下刘备徐州家小逃命。逃到刘备那里,关羽责备张飞说,你当初要守城时说甚来?兄长吩咐你甚来?今日城池又失了,嫂嫂又陷了,如何是好?张飞见此,不待刘备开口,惶恐无地,掣剑欲自刎。刘备急忙上前抱住,夺剑掷地曰:“古人云,兄弟如手足,妻子如衣服。衣服破,尚可缝。手足断,安可续?吾三人桃园结义,不求同生,但愿同死。今天失了城池家小,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?况城池本非吾有,家眷虽被陷,吕布必不谋害,尚可设计